引耐心资本滋养工业创新森林

发布时间:2025-08-20 06:54

  
 

  科技创新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新型工业化的内在要求,如何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更好赋能新型工业化、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等7部门联合印发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强才能工业强。支持优质工业企业尤其是硬科技工业企业融资发展,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应有之义。对此,为提升支持硬科技企业的强度精度效度,2024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今年以来,资本市场进一步向未盈利优质科技型企业打开上市融资大门。6月,证监会发布一批未盈利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需求被激活,积极抢抓资本市场机遇。西安奕材科创板IPO近日获上交所上市委审议通过,上海超硅、兆芯集成等企业也向科创板发起冲刺。

  “科创成长层的设立,明确聚焦‘技术实现较大突破、商业前景广阔、持续研发投入大、上市时处于未盈利阶段’的硬科技企业,精准识别并覆盖半导体、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长周期、高投入、高风险但具有潜力的硬科技赛道,解决了原有制度下此类企业因短期无法盈利而可能面临的市场压力,为其提供了发展缓冲期。”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非银行金融行业分析师张琦表示。

  从资本流向来看,科创成长层通过平衡创新包容与风险防控,让资本敢投、愿投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引导更多长期资本向硬科技领域集聚,有助于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注入长期稳定的发展动能。“要落实好创业投资具有“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特征,更加适应种子期、初创期和成长期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需求,做呵护先进制造业等工业企业成长壮大不可或缺的陪伴者。

  近年来,监管部门注重创业投资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其更好地服务新质生产力、助力实现新型工业化。以私募股权创投基金为例,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资产管理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创企业的支持作用日益凸显。

  证监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年均新增投资本金1.2万亿元,约占同期新增社会融资规模的3%至4%,行业投向半导体、新能源、计算机应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领域规模占比连续提升。注册制改革以来至2024年三季度末,近九成科创板上市公司和五成创业板上市公司获得过私募基金支持。

  为更充分发挥创业投资在促进“科 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中的重要作用,更好服务新型工业化,从募资端来看,创业投资是一种长期投资,从陪伴初创企业到完成使命退出,一般需历时数年,广开“长钱”从退出端来看,创业投资退出难一直备受业内关注,是制约长期资本进入的一大顽疾。近年来,监管部门多措并举,拓宽多元化退出渠道。包括开展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实物分配股票试点,允许将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通过非交易过户的方式向投资者进行分配,同时,先后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私募基金的份额转让试点工作。既丰富了退出渠道,也有利于缓解对市场的冲击。

  “作为我国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债券市场在服务科技创新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公司债券市场品种不断创新、资产支持证券稳步发展、基础设施不动产信托投资基金常态化发行加快……近年来,债券市场对新型工业化的支持力量不断增强。证监会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交易所市场科技创新公司债、绿色公司债等共计发行6866亿元,同比增长46%;交易所市场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1.25万亿元,有效助力企业盘活存量资产,形成投融资良性循环。

  实际上,今年以来,引导债市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力度不断加码。5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创新产品不断涌现。近日,国新证券与中信银行联合推出“中信银行—国新证券—央企实体企业科创债篮子”,篮子优选债市“科技板”启动后央企实体企业发行的科创债。国新证券有关负责人表示,此举旨在构建投资收益较高、流动性较好的产业类科创债投资组合,未来将积极挖掘央企实体企业科创债中长期投资价值,促进科创债价值发现。

  “债市‘科技板’的推出,进一步提升金融供给的适配性,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更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能够降低融资成本,促进长期投资与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中信建投证券政策研究组首席分析师胡玉玮表示。

  要更好激发债券市场活力,发挥债市“科技板”功能作用。专家建议,接下来还需持续完善债券市场建设,增强市场准入门槛设置的合理性、强调信息披露质效、建立良好的市场反馈和调整机制。同时,进一步多样化经营主体结构,优化信用评级服务、科技评估认证服务等中介服务能力,引导更多长期资本滋养工业创新森林。

  未来,更多适配科技创新、适配新型工业化的利好值得期待。此前,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撰文表示,将进一步强化资本市场在推动新型工业化中的担当作为,并提出进一步提升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服务覆盖面和精准度;持续完善资本市场制度,增强对新质生产力的包容性适配性;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转型升级;促进长期资金入市、壮大耐心资本;持续改善资本市场生态等多项政策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