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上市人身险公司业绩向好 59家公司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约4.7%

发布时间:2025-08-19 06:56

  非上市人身险公司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期中答卷”。最新披露的偿付能力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59家非上市人身险公司合计实现保险业务收入超7600亿元,同比增长约4.7%;净利润近300亿元,较去年同期水平实现翻倍式增长。其中,超六成公司实现盈利,盈利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均显著提升,行业呈稳步回升势头。

  从市场格局看,头部公司位置稳固。泰康人寿、中邮人寿、信泰人寿分列保费收入前三名,其中泰康人寿以1309.73亿元稳居榜首,中邮人寿紧随其后,收入突破千亿元且同比增长12.07%,势头正劲。银行系寿险公司表现不俗,建信人寿、农银人寿保费同比增幅超过20%;外资系大都会人寿大步向前,增速超50%。此外,北京人寿、国富人寿等公司增幅超20%,展现了追赶势头;横琴人寿、中华联合人寿等则因渠道和产品调整出现20%以上的下滑。冷热不均的态势依旧明显。

  盈利榜上,泰康人寿以百亿级净利润领跑,中邮人寿净赚51.77亿元排名第二,工银安盛、中意人寿、中信保诚均实现超10亿元净利,且中信保诚实现了由亏转盈,表明利润修复的广度和深度正在同步增强。

  从全行业情况来看,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74万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2.77万亿元,同比增长5.4%。

  业绩飘红的背后,投资端回暖功不可没。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科技实验室主任陈辉表示,去年底以来,权益市场持续回升,不少险企加大股票和基金配置力度,综合投资收益明显改善;同时,“报行合一”新规压降渠道成本,险企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减少高成本低价值产品,增加分红、万能、投连等弹性较强的产品,降低了负债成本。投资收益和费用优化双轮驱动,让不少险企利润曲线向上翘起。

  行业负债端进入“再定价”时代。普通型人身险产品的预定利率研究值已降至1.99%,连续两季度触发上限调整机制,分红险、万能险等的定价利率也同步下调。业内专家认为,这意味着行业在产品端迎来新一轮结构调整,预定利率下调既能缓解利差损压力,又有助于提升新单盈利性和销售积极性,为公司和客户构建更加稳健的利益格局。

  在行业整体回暖的背景下,中英人寿也交出一份稳中有进的答卷。上半年,该公司预计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42.68亿元,同比增长31%,净利润6.81亿元;期末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305.83%、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217.4%。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今年上半年非上市人身险公司业绩的回暖,是行业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重要标志。净利润翻倍增长、亏损面收窄,反映了行业在投资端改善与费用优化的双重作用下加速修复。头部公司凭借规模、品牌、渠道等优势持续做大做强,中小公司则必须在资本实力、治理结构和投资策略上加快转型,否则分化局面仍将延续。

  展望下半年,陈辉表示,寿险行业仍将面对低利率常态和优质资产稀缺的挑战。纵观市场,行业要保持增长韧性,必须在资产负债管理上下更大功夫——既要用分红险等“弹性负债”优化久期和资金成本,也要提升投资研究与风险管理能力,把握权益和另类资产的结构性机会。同时,要顺应客户多元化需求,加快产品与服务创新,推出涵盖养老、健康、财富管理等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方案。在这一过程中,资本充足、经营稳健的机构有望凭借扎实的偿付能力和现金流优势,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主动。

上一篇:齐鲁大地绘就高颜值新画卷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