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毕业季到来,青年消费市场呈现出鲜明的向“新”而行特点。三脚架/云台、运动相机、数码相机、无人机等数码类产品,户外器材、户外长椅、户外桌、户外储物柜等户外类产品销量均大幅增长,DIY文创、拍照衣服量也大幅增长。这些新特征折射出青年群体新需求,与新型消费快速发展大趋势高度吻合。
毕业季消费向“新”而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政策供给看,有关部门对手机、平板、智能手表三类数码产品实施购新补贴,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商家促消费活动等一系列举措落地见效,切实减轻了青年人消费成本。从消费心理看,青年群体既重视“性价比”“质价比”,又重视“颜价比”“心价比”,尤其注重消费过程中的仪式感、体验感、认同感等情感需求,更加青睐数码产品、组队出游、私人定制等兼具实用价值与情感意义的产品和服务。从技术赋能看,高效的电商购物渠道、精准的AI个性化推荐、便捷的AR虚拟试穿试戴试妆等,为毕业季消费提供了更加广阔的选择空间。
毕业季消费向“新”而行有助于释放消费增长潜能,为市场带来更多新机遇。在引导毕业生合理制定消费计划,培养理性、健康、可持续消费观的前提下,应主动适应、积极推动这种新趋势,不断打造供需匹配、场景丰富、体验升级的毕业季消费新生态。
增加优质供给。针对青年人愿意为情绪买单、为兴趣付费的特点,开发更多“情绪价值拉满”的产品和服务,让青年人在消费中获得更多情感共鸣和心理满足。进一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数字化解构与时尚化转译,推出更多兼具国潮美学气质与现代审美元素的文化IP衍生品。科学分析青年人旅行偏好,鼓励景区推出凭准考证、毕业证享受优惠的政策。鼓励市场及时了解青年群体消费动向,精准定位细分市场和目标客户,增强用户黏性,将毕业季的消费热度转化为长期的品牌影响力。
加强业态创新。在传统餐饮、零售业的基础上,鼓励打造主题酒店、特色咖啡馆、文创书店、创意市集、“谷子”店等新型消费场所,为毕业季消费提供更多新去处。针对青年人消费意愿与社交行为深度绑定的特点,推动线上社群互动与线下体验场景更好结合,让青年人在消费中获得更多参与感和归属感。
改善消费环境。健全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优化消费维权快速响应和投诉信息公示等工作流程,切实保障青年人消费权益。加强行业自律,压实平台责任,加大对于“探店”“分享”“种草”等内容创作的审核力度,让毕业季消费更透明,更有品质保障。加大数据安全保护力度,有效治理信息泄露、算法歧视、大数据“[*]熟”等乱象,让青年人在安全有序的数字消费环境中畅享个性化推荐、虚实融合等创新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