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普惠金融是当前做好金融“五篇大”的重要课题,也是精准滴灌长尾客群,弥补金融服务短板的有效途径。经过近些年政策引导和大力推动,我国普惠信贷供给规模不断扩围提质,金融服务的普惠性显著提升。今年一季度,我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农户经营性贷款余额、助学贷款余额增长平稳,这也是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发挥普惠信贷“雪中送炭、服务民生”作用的有力彰显。
普惠信贷的初衷是通过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的长效机制,全面且高效地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变“融资难”为“活水来”。不过,银行作为普惠信贷供给的重要主体,在面对上述客群时往往有所顾虑,不愿贷、不敢贷,这是因为这些群体的收入易受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加之缺乏有效抵质押物,信用风险评估较难,个别银行出于风险防控和成本因素的考量,产生畏难情绪。
此次强化金融产品创新,拓宽抵质押物范围。近年来,金融机构加大了对乡村振兴领域的资金投放力度,创造了诸多新的利润增长点。但现阶段由于普惠金融客户大多缺乏抵押物,不少地区的普惠金融服务并未得到充分满足。强化金融科技运用,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普惠小微贷款是普惠金融的重要领域,虽然当前银行信贷供给有一定增量,首贷、续贷等服务的覆盖面在扩大,但是由于小微企业普遍缺乏信用记录和规范的财务报表,导致银行难以精准评估其经营和还款情况,加剧了融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