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丰富的黄金、铀和锑等关键矿产储量,中亚正逐渐成为全球矿产和金属市场的关键力量。仅哈萨克斯坦一国的铀产量就占全球总产量的43%,是全球最大的铀生产国;乌兹别克斯坦的黄金产量则居全球第十位。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也正在开发重要的锑和钨矿床。近日,主题为“中亚:全球关键矿产安全新兴战略参与者”的2025中亚矿业与冶金展览会论坛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举行,吸引全球矿产行业从业者关注。
乌兹别克斯坦矿业和地质部第一副部长奥莫努拉·纳斯里丁霍贾耶夫在论坛开幕式致辞中指出,近年来,乌兹别克斯坦持续采取切实措施,为矿产领域的投资者创造有利条件。中亚人工智能协会主席、乌兹别克斯坦前外交部长弗拉基米尔·诺罗夫表示,全球对关键矿产需求的迅速增长为乌兹别克斯坦带来了新机遇。他预计,到2030年,相关资源的需求或将增长两倍。乌兹别克斯坦技术金属联合体董事会主席顾问伊尔汗·汉表示,该组织成立的目的之一在于向全球推介本国丰富的矿产资源。论坛主办方指出,未来3年,政府计划大幅增加对地质勘查和科学研究的投入,以提升资源开采能力,重点包括提升从矿石和工业废弃物中提取稀有金属的能力,并发展高附加值生产。例如,因吉奇卡钨矿废料加工厂已于2024年中期投产,另有18个类似项目正在筹备。乌兹别克斯坦还计划在撒马尔罕和塔什干地区建立科技园区,以更好利用当地丰富的钨和钼储量。国家还计划建设新实验室、培训中心,并借助国际经验推动选矿技术发展。
乌兹别克斯坦的努力获得了国际伙伴的认可。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工业和建设部副部长沙尔汗在论坛上表示,乌兹别克斯坦矿产行业是哈萨克斯坦最有前景的合作领域之一,“我们正在制定提案,深化与中亚特别是乌兹别克斯坦在关键矿产领域的合作”。欧盟驻乌兹别克斯坦代表团团长托伊沃·克拉尔指出,欧盟支持乌兹别克斯坦发展采矿业、强化垂直价值链以及巩固其全球供应地位的努力。
近年来,乌兹别克斯坦聚焦黄金、铜、煤炭等传统矿种及钨、钼、镁、锂、钛等战略稀有金属,全面加速产业升级,着力构建完整、可持续、富有竞争力的矿业价值链。乌兹别克斯坦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
一是加大投资和项目推进力度。国家启动总投资26亿美元的76个稀有金属项目;乌兹别克斯坦技术金属综合体自2024年成立以来,共启动70余个上下游一体化项目,总投入16亿美元,吸引逾60家国内外战略投资者。
二是优化立法与政策环境。2025年2月实施的新三是坚持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实践。乌兹别克斯坦大力推广节水、节能、尾矿复绿和矿后土地修复,多个项目获国际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认证。通过与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美国开发金融公司等多边机构合作,引入先进勘探与深加工技术。多家矿企同步开展社区医疗、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推动矿区经济和民生协调发展。
多措并举之下,乌兹别克斯坦主要矿产产量和出口额创下多年新高,支撑外汇储备和地方财政收入稳步增长。2024年,纳沃伊矿业冶金联合企业黄金开采量超310万盎司,同比增长5.4%;2025年1月至5月,乌兹别克斯坦黄金出口额达64.9亿美元,同比增长54.8%;2025年煤炭产量目标提升至1000万吨,较2024年增长逾20%。
乌兹别克斯坦外交部官员接受今年,乌兹别克斯坦技术金属联合体代表团访华,与多家中国领先工业企业洽谈,并建立合作关系。2025年4月24日,中乌“绿色矿产”工作组首次会议在塔什干举行,重点探讨了在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及对高科技产业至关重要的科技金属等领域加强双边合作。中乌商会代表刘宇表示:“当前,矿产和金属产业是两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乌兹别克斯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中国则具备技术和资金优势,双方有能力建立高效合作。该领域必将成为两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柱。”
中乌在矿产行业高素质人才培养领域的合作稳步推进。重点举措是由乌兹别克斯坦绿色矿业高等工程学院与中国地质大学合作实施了“1+1”联合硕士研究生项目。根据该项目,10名乌方硕士生第一学年在乌兹别克斯坦学习,第二学年在中国学习,毕业时将获两校学位证书。此外,乌兹别克斯坦技术金属联合体的开发工程师和纳米分析实验室员工赴华参与实习项目,接受先进设备操作培训,提升科研技术能力,促进经验交流。
总体而言,中乌矿产合作涵盖科技金属、绿色产业和教育交流等多个维度,不乏战略意义。这一伙伴关系不仅服务于两国利益,也有助于全球矿产安全、可持续能源发展和产业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