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营企业化解用才之忧

发布时间:2025-08-06 07:34

  引才难、育才难、留才难,是不少民营企业遭遇的现实发展难题。近日,甘肃省出台从现实状况看,民营企业引才难,难在人才引进吸引力不足,难在人才供给适配度不高,难在产才融合协同性不强,难在人才成长软环境不优。这其中既有传统观念导致的惯性阻力,也有求职者对工作条件的现实考量。长期以来,人们对民营企业的岗位价值认同存在一定偏差。同时,一些中小民营企业的工作岗位在稳定程度、福利待遇、晋升空间等方面也确实不尽如人意。

  部分“痛点”并不能掩盖整体“亮点”。民营经济贡献了我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岗位和90%以上的企业数量。实践证明,各类人才在民营企业不仅能有所作为,而且大有可为、空间广阔。

  细细梳理甘肃此次出台的“民企人才20条”,一方面,清晰传递出地方政府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人才政策不再向体制内“一边倒”,而是真正将民营企业视为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另一方面,直面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错配的结构性矛盾,为长期以来民营企业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用不好”的困境开出了系统性“药方”。

  政策集成度高。比如,甘肃创新提出“带编入企”政策,按照“事业编制引才、企业平台用才”的方式,破除人才向民企流动的观念壁垒;打破地域、户籍、身份、人事关系等刚性约束,鼓励事业单位科研人员按规定到民营企业兼职创新、按约取酬;创新人才服务模式,开展高层次人才园区挂职、青年博士教师“入企入园”等,引导体制内人才向民营企业流动。这些措施符合民营企业所盼、基层单位所想,从省级层面出台实施,可操作性更强,也更容易落地。

  扶持含金量足。为提高民营企业人才供给适配度,甘肃此次明确提出省拔尖领军人才每年定向支持3名左右民营企业高层次人才,省领军人才、陇原青年英才、“陇原之光”人才等培养项目每年单列10%左右名额定向支持民营企业,并分别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津贴、补助等,加大民营企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

  解题针对性强。比如,为优化民营企业人才成长软环境,甘肃将开辟民营企业人才职称评价绿色通道,符合条件的可参加特殊人才职称评价,不受学历、专业、论文等限制,直接申报高级职称;扩大“陇原人才服务卡”制度保障覆盖面,为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人才及时颁卡,提供服务保障。这些一视同仁的做法,直指人才就职民营企业的“身份顾虑”,通过体现“价值认同”,塑造各类人才成长的良好生态。

  民营企业人才“痛点”并非无解之题,既离不开企业通过自身发展,打造更好的引才用才环境,也需要政策层面予以积极扶持,进一步优化区域内人才发展环境。通过政企双方共同发力,将吸引更多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人才前往民营企业发挥作用、凸显价值。

  人们经常将政策和人才比作发展的“活水”。期待甘肃“民企人才20条”落地见效,为这个渴求人才的省份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

  2025年8月5日

排行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