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逢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以光影铭记烽火岁月的创作热情持续高涨,微短剧等新兴文艺形式为抗战题材提供了广阔探索空间。抗战题材娱乐化危害大。将现代技术手段简单粗暴嫁接到真实抗战情景,把英雄塑造成无所不能的“超人”,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抗战历史的真实性与严肃性。坚韧不屈的伟大抗战精神,是抗战历史赋予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过度娱乐化表达,既是对民族苦难的亵渎,也是对牺牲者的不敬。尤其对年轻一代来说,“抗战神剧”可能会传递错误的历史认知与价值取向,导致年轻人对历史产生误解,不利于青少年价值观的塑造。
近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布专项管理提示,直指“违背军事常识的奇功神技”与“家国叙事矮化为个人复仇”的创作痼疾,明确要求杜绝极端“反智”“雷人”剧情,摒弃缺乏历史逻辑的创作模式。监管及时亮剑,为创作抗战题材微短剧指明方向,有助于市场迎来品质跃升。
真实,是文艺作品直抵人心的力量源泉。特别是对待严肃的抗战历史,必须心怀敬畏,以严谨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进行创作。近期暑期档电影真正的创新不是炫技,而是用技术赋予历史温度。正如AI短片抗战题材是文艺创作的富矿。烽火岁月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发人深省的事件,为文艺创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灵感。讲好抗战故事,要深掘精神富矿,以敬畏之心对待历史,以创新表达连通当下,让气壮山河的民族记忆在新时代焕发出震撼人心的传播力与感召力。这既是当代文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