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人工智能竞争如火如荼之际,欧盟委员会近日正式推出“人工智能大陆行动计划”,试图通过政策松绑、算力基建和行业应用三大支柱,扭转其在AI领域的落后局面。这一计划被视为2024年正式生效的欧盟委员会负责技术主权等事务的执行副主席汉娜·维尔库宁在2024年8月份,欧盟除政策松绑外,该计划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大规模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欧盟宣布,将在现有13座“人工智能工厂”的基础上,推动建设配备约10万枚先进AI芯片的“人工智能超级工厂”,以弥补算力短板。目前,全球AI算力主要由美国科技巨头,如谷歌、微软以及中国大型云服务商等主导。欧盟虽拥有顶尖研究机构,但商业化算力资源远落后于中美等国。
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AI服务器出货量中,北美占比60%,亚洲占比约30%,而欧洲占据的份额不足10%。法国人工智能协会主席吕克·朱利亚指出,“算力是AI时代的‘石油’,欧盟此举意在确保技术主权。但问题在于,这些芯片从何而来?”目前,欧盟本土企业如英国的拟未和法国的SiPearl尚未形成规模替代能力。新计划将与欧盟新计划还强调增加高质量数据获取渠道,发挥欧盟差异化优势,重点推动制造业、医疗、交通等战略领域的AI应用。近年来,德国“工业4.0”以及法国“未来工厂”等项目积累了大量制造业数据,而欧盟“人工智能大陆行动计划”虽重振了欧盟的士气,但在全球AI竞争格局中,欧盟面临的严峻挑战仍不可小觑。最新数据显示,欧盟在AI投资竞赛中已明显掉队。据2024年最新统计数据,欧盟AI私人投资额约为80亿美元,而美国该投资额高达1091亿美元,差距巨大。对此,布鲁塞尔智库数字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玛丽亚·费尔南德斯指出,风险资本的长期匮乏,导致欧洲AI初创企业在技术商业化关键阶段频频被中美企业收购。
资金短缺直接加剧了人才流失危机。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AI实验室主任卡洛斯·莫雷诺教授坦言:“欧洲顶尖学府每年培养大量AI理论人才,但我们的产业生态无法提供与硅谷匹敌的职业发展空间。”领英即便在欧盟内部,新计划的协同推进也阻力重重。参与谈判的欧盟官员透露,建设“人工智能超级工厂”的提案已讨论了18个月,但选址仍悬而未决。德国正积极争取在本土建厂,而瑞士因非欧盟成员国身份可能被排除在外,这种博弈正在拖延关键基础设施的布局。
此外,数据共享这一基础性工作同样进展缓慢。虽然欧盟“人工智能大陆行动计划”是欧盟在AI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随着全球AI竞赛进入白热化阶段,留给欧盟调整的时间已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