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承办的“北京日”暨投资北京大会9月11日在首钢园启幕,共发布140个招商合作项目,招商金额1397.5亿元,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等多个领域;推出20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助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同时,通过打造投资北京大数据服务平台,以数据赋能投资服务全链条,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数字化服务。
世界投资促进机构协会总干事伊斯梅尔·艾沙欣表示,他眼中的“北京机遇”在人工智能和数字产业方面,北京的“加速度”反映了全球趋势;在医药领域,跨国公司正因其研究能力和支持性生态系统而选择北京;在全球竞争力方面,北京的制度型开放和政策创新释放出对资本的吸引力。
在“跨国企业实践”环节,跨国药企丹纳赫集团全球副总裁彭阳讲述了多年来扎根北京的故事。位于昌平的北部创新中心,与政府合作建立合成生物学制造转化加速中心,将实验室成果转化周期缩短40%;朝阳区的联合办公区,聚集了6000多名本土员工,实现从研发到生产的全链条本土化;而在亦庄、顺义、天津的3个制造基地,2025年新增投资规模同比增长120%。“3个制造基地都在今年获得了更大投资,我们正积极把海外业务向京津冀转场。”
北京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潘金峰表示,2023年以来,北京设立了规模超过千亿的8只政府引导基金,对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赛道进行力度空前的逆周期投资服务。截至2025年8月底,8只基金累计出资约213亿元,其中涌现出独角兽企业1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7家,吸引社会资本86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