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所需就是智慧治理突破口

发布时间:2025-09-12 07:39

  人民城市为人民。智慧城市治理必须具备敏锐、便捷、智能等特点,用数字化、智能化方式感知民意、化解民忧,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智慧理念要从行政主导迈向回应人民所需。传统城市管理中,群众办事时常遇到“九龙治水、各管一段”的问题。智慧城市要打造人民城市的大脑,要把群众感受作为治理算法的核心依据,把群众满意写进城市数字化建设的第一行代码。如北京“接诉即办”把群众诉求直派街道,诉求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成为干部考核关键指标。当回应群众所需成为城市大脑运行的底层逻辑,各类堵点痛点才能转化为智慧创新的起点。

  治理模式创新要从逐层反馈转向敏捷治理。解决群众反馈的问题时,传统“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流转耗时费力。创新治理模式,需要以数据流动代替层级流动,以事件为轴优化流程。如成都“天府市民云”依托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把公安、城管、卫健、民政等57个部门的数据“汇于一屏”,形成“一人一档、一房一档、一事一档”。杭州“城市大脑”把治理颗粒度细化,在台风来临前,平台自动调取气象、水利、交通、地铁、景区等实时数据,生成“红黄蓝”风险图,精准提示“哪段路面易积水、哪条地铁线需限流”。从层层上报到秒级响应,推动城市治理模式创新。

  治理手段要从人工摸排升级到智能感知。各地把物联网、AI、数字孪生等新技术植入城市“神经末梢”,让急难愁盼问题第一时间被感知、第一时间得处置。如广州在2000余个老旧小区布设智能井盖、液位计、燃气报警器,14类城市风险“自动巡检”。南京“智慧电梯”装上传感器,困人故障从发现到救援时间缩短70%,并同步触发保险理赔。

  治理机制要从“条块分割”向“多元共治”优化。建设智慧城市要坚持党建引领,使得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群众勤劳之手形成共治合力,让城市治理既有速度,更有温度。如上海杨浦滨江“红色智治”驿站把支部建在网格上,党员志愿者、物业、居民代表、辖区企业共同值守“民情前哨”;深圳“@深圳—民意速办”与人大立法联动,群众集中反映的“外卖骑手进小区难”问题,经平台大数据分析、代表立法听证,实现“数据说话、立法响应、治理见效”。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智慧城市治理的迭代方向。建设智慧城市,要以党建引领为指南针,以敏捷治理提升敏锐度,以数字技术增强感知力,以多元共治拓展包容性,把每一条热线、每一次点击、每一个反馈都转化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生动注脚,把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化作治理创新突破口,让智慧之光照亮人民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上一篇:勿因外部胁迫损害双边贸易

下一篇:没有了

排行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