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避险工具服务小微企业

发布时间:2025-07-14 07:59

  为进一步提高小微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水平,国家外汇管理局跨境金融服务平台推出了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应用场景“衍生品业务担保增信签约”试点功能。近日,全国首笔试点业务已落地浙江。

  具体来看,上述试点功能借助一系列机制,例如线上化担保签约、优化风险分担等,为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低成本的汇率避险服务。在传统模式下,企业开展衍生品交易业务时,不仅要缴纳保证金或提供资产抵押,还要在担保公司、银行“两头跑”,成本相对较高。

  作为首批试点银行,浙商银行已于近日落地了全国首笔试点业务。该行受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浙江省绍兴市一家主营纺织服装出口的企业近期利润承压,对汇率避险服务的需求较高。在国家外汇管理局浙江省分局的指导和浙江省担保集团的协调下,浙商银行总行、分行联动,于6月30日为企业办理了汇率避险业务。该企业获得了200万元“汇率避险保”保函额度,并办理了近120万美元的外汇掉期产品,有效盘活了企业的美元收汇资金,并降低了财务成本。

  “汇率避险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浙商银行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莫申生表示。对于企业来说,汇率风险管理为何重要?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以交易风险为例,企业与贸易伙伴或金融机构签订各种合约,不论签订的是哪一种合约,只要以外币作为计价单位,产生外币计价的合约现金流,就会面临汇率变动导致的交易风险。

  因此,企业能否坚持汇率风险中性,直接关系自身能否实现稳健经营。所谓“汇率风险中性”,是指企业把汇率波动纳入日常的财务决策,聚焦主业,尽可能降低汇率波动对主营业务、企业财务的负面影响,提升经营的可预测性,更好地管理投资风险。

  作为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主要工具,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已基本具备国际成熟产品,形成了远期结售汇、外汇掉期、货币掉期和期权及其组合等多品种的基础产品体系。“浙商银行将以此次试点为起点,深化政策应用与外部协同,提供‘避险+结算+融资’综合金融服务,让更多小微企业敢用、会用、用好汇率避险工具。”莫申生说。截至今年6月末,浙商银行已通过主动授信累计为3600家企业提供汇率避险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