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部署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常态化推进机制,这是对“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的战略部署,也是通过制度创新破解企业痛点、激发市场活力的关键举措。
一段时间以来,各地在优化政务服务方面推出了诸多举措,并取得一定成效,企业营商环境显著改善。然而,在传统政务服务模式下,部门职能分割导致企业办事“跑断腿”“磨破嘴”的现象并未根除,企业需面对多个部门,繁杂的流程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高效办成一件事”旨在通过简化流程、优化服务,提升政务效率,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体现政务服务从以政府事项为中心向以企业为中心的转变。新机制的推行,不仅有助于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更彰显了政府服务理念的深刻变革,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强劲动力。
“一件事”是起点,更是靶心。“一件事”并非单个审批或服务环节,而是企业眼中的完整事项,是将多部门办理的单个事项集成为企业的具体需求,并精准解决企业的难点、痛点和堵点问题的全过程。办好这一件事,需深入企业一线,倾听企业心声,通过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有机结合,推进深层次的流程再造、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等改革,打破限制和壁垒,突出改革举措的系统集成,实现多部门合作、多层级贯通。此外,企业“病症”虽异,但“病理”往往有共性,要求有关部门把握规律,通过办好一件事解决一类事,保障政策红利直达快享,让企业切实感受到高效与便捷。
“办成”是承诺,更是试金石。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核心在于“办成”,即通过精准施策,确保每一项服务落到实处,真正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再好的政策若不能落地,也只是一纸空文。要让“办成”成为现实,必须加大政策执行力度,建立健全服务落实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加强部门协同,打破信息壁垒,形成工作合力。同时,强化监督考核和跟踪问效,确保政策执行不折不扣,建立健全反馈机制,根据企业反馈及时调整优化政策和服务,不断提高办事质量和水平。
“高效”是目标,更是竞争力。高效办成一件事的重点在于“高效”,即不能卡住、堵住,为企业服务节奏要快、效率要高。需从流程重塑、部门协同、数字技术赋能等方面入手,为降低企业办事成本提供强大动力。梳理各类涉企政务服务流程,砍掉冗余环节,整合相近流程,实现办事流程的简化和优化;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加快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实现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积极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推动政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同时,利用技术手段加强对办事流程的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流程中的堵点问题,确保服务高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