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费用是幼儿家庭的一笔重要支出,对不少家庭来说是不小的负担。政策落实落细,将更好促进亿万名儿童的健康成长,同时也推动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良性循环,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民生保障再迎重磅政策。近日,“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政策落地,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的保育教育费。这项预计惠及约1200万人的重要民生政策,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是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的有力举措。
学前教育费用是幼儿家庭的一笔重要支出,对不少家庭来说是不小的负担。此次政策明确,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也就是大班在园儿童的保育教育费;对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参照当地同类型公办幼儿园免除水平,相应减免保育教育费。对于因免保育教育费导致幼儿园收入减少的部分则由国家承担,也就是财政对幼儿园给予补助。在这张“民生答卷”中,以政府责任和投入的“加法”,实现家庭教育成本和支出的“减法”。
“加减”之中,既体现了力度,也体现了温度。力度之大,在于仅今年秋季一个学期即惠及1200万人左右,全国财政将增加支出大约200亿元,相应减少家庭支出200亿元。温度则更加可感可触可及,免保育教育费政策覆盖所有幼儿园的大班儿童,体现出普及普惠,千万家庭切实减轻了育儿压力。同时,还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有效促进教育公平。做好这道分量十足、沉甸甸的“加减法”,承载着社会广泛期待。
做好“加减法”,要加大政府投入,强化资金保障。近期,国家出台了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育儿补贴等一系列重大民生政策,财政投入巨大。政策的切实落地,需要财政资金充分保障。免保育教育费补助资金由中央与地方共同分担,从承担比例上看,中央财政拿大头,最高达八成,对中西部地区给予政策倾斜。各地需要做好“加减法”,要确保“免费不降质”。学前教育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期,关系着人一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高质量学前教育既是千家万户所盼,又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所需。在有效降低人民群众教育支出成本的同时,还要重视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确保“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决不能降低质量标准。特别是要严格落实监管责任,规范办园行为,科学实施保育教育活动,提高保教质量,切实守护好在园儿童身心健康。
做好“加减法”,“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是一项重要原则。加强民生保障,应该精准施策、适时适度,切忌脱离实际。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要采取稳妥有序方式,在免费项目上,明确免保育教育费,不含伙食费、住宿费、杂费等;在免费年限上,则明确从幼儿园大班开始。这是一种精准、务实的做法,既有效减轻了幼儿家庭的经济负担,又确保财政可持续,体现了“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下一步,通过跟踪评估实施效果,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是涉及千家万户、事关长远发展的重要惠民举措,这项政策落实落细,将更好促进亿万名儿童的健康成长,同时也推动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良性循环,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更强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