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对浙江丽水来说是个历史性的日子,这一天丽水机场建成,并正式开通北京到丽水的航线,而我正好赶上了这个日子。
丽水是浙西南革命老区所在地。地处偏远山区,虽然拥有秀山丽水,但交通一直是制约发展的瓶颈。上次去丽水,高铁已经开通。在路上看到一个个隧道相互连通,高速公路从一座大山穿出,又进入另一座大山。何时能有民航班机冲天而起,一直是丽水人民多年来的梦想。
这次受邀参加2025浙西南革命老区发展论坛,马上查地图、查线路、查时刻,正拿不定主意时,忽然听到好消息:丽水机场已经建成,7月18日正式开通北京到丽水的航线,可以乘坐首航班机从北京直飞丽水了!难题迎刃而解,既为行程方便感到欣慰,更为丽水交通迈上新台阶而高兴。
7月18日下午,我抵达首都国际机场。办好手续、经过安检后,刚好旁边有两位候机的乘客,介绍自己是华侨,一位来自法国,另一位来自荷兰。
我很惊讶:“都是丽水人?”他们回答:“是的。”
“是刚好赶上这趟首航班机吗?”
“不,是专程从上海赶来乘坐这趟首航班机的,我们都为家乡高兴和自豪。”说这话时,两人脸上泛着喜悦之光。
丽水是著名的华侨之乡。仅青田一个县,就有38万名华侨分布在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没有航班通达,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
丽水的工农业产品和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9个县各具特色,画乡莲都、剑瓷龙泉、侨乡青田、童话云和、菇乡庆元、黄帝缙云、金色遂昌、田园松阳、畬乡景宁……全市有56个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如此具有发展势头和人文魅力的地方,理应更多更快地引进“凤凰”,飞出大山。
休息室内外,有丽水机场首航的海报和指示牌。虽简朴,但传达了明确信息。搭乘这趟航班的还有很多人,不少是专程前往丽水的。丽水市交通局运输处处长吴蓓作为首航工作人员在现场忙前忙后,但忙得高兴、忙得快活,“我的同学们知道我在忙机场建设,都非常羡慕”。
丽水机场的建设,是一部充满挑战的奋斗史。17年前开始筹备和建设,其最大填方高度达97米,远超国内同类机场。丽水市副市长蓝伶俐两年前开始分管机场建设工作,正好赶上了最后建成的过程,“机场建设涉及很多复杂问题,仅选址就比选了多个地方,最后选址莲都区的南明山街道上沙溪村,在山顶修建出了机场”。
“按照国家技术规定,为防止填集土方的工后沉降,必须经过几年的雨水浇淋。为加快速度,我们采用了‘人工模拟精准降雨’的办法,辅之以其他手段加速沉降,赢得了时间,又达到了要求和标准。”丽水市委书记吴舜泽说,虽是支线机场,但丽水机场是华东第一高边坡机场,且首创了人工模拟降雨方法解决机场高填方加速沉降的难题,还拥有全国目前最长、单跨最大的进近灯光栈桥。
机场的开通是革命老区建设和浙西南城市化进程的一个标志性跨越,除了近期开通的北京和上海航线,随后还要开通广州、深圳、贵阳等城市的航班。
登机时间到了。在登机口,每位乘客都领到了一份丽水机场首航纪念封,上面印有“丽水机场项目简介”。机场工作人员特别提示,登机牌上面印着首航海报。
走进机舱,马上感受到热情洋溢的气氛。人们议论着这次首航,好多人拿着手机、相机和其他设备尽力捕捉舱内外各种有意义的瞬间。机舱里贴了几幅丽水机场首航的海报,上面叠印着10多幅丽水景点照片,中间是漂亮的行书,“飞抵秀山丽水,寻游江南秘境”。
关闭舱门,飞机开始滑行起飞。经过1.5个小时的高空飞行,飞机开始进入下降阶段。只见下方群山林立,遍地葱茏。夹杂着的山沟里,蜿蜒着一些溪流、道路,山山相连,峰峰套叠。群山之上,不时有大片云彩飘过。靠近舷窗的,更是急速向后掠去,映衬着飞翔中的自由与豪迈。手机镜头“嚓嚓嚓”,留下了蜿蜒的河流、花瓣式的立交桥……
从舷窗看远处的大片云彩,构成一幅充满动感的画面。飞行高度越来越低,地上的山峰逐渐趋于平缓。忽然,所有的山坡就像刀切一样,显露出一条长长的边际线,一边是山峦,一边是平原。鳞次栉比的房屋、道路以及一些稍微高大的建筑,铺展出大半个丽水城的面貌。
飞机平稳落地,全机舱都欢呼起来。转过弯,滑行道两侧已经停着两台很大的消防车。飞机经过时喷射出一道弧形水柱,这就是飞机首航必经的水门。出了机场,看到更多的汽车和人群,当地老百姓自发前来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丽水机场航站楼是一只飞鸟的形状,意味着老区展翅高飞。
7月19日上午,2025浙西南革命老区发展论坛在丽水国际会展中心开幕,人们精彩的发言充满了老区进发的劲头和热情。我也在讲稿中加了一段:
“昨天,丽水机场终于建成并投入运营。这是丽水一个历史性的大事和时刻,标志着丽水正式迈入‘航空时代’。在飞临丽水上空之际,我们看到了天边的金色霞光,还有人看到了七色彩虹。也许,这正是迎接丽水美好未来的期望和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