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办成一件事”是政务服务改革的提档升级,以小切口推动理念转变、流程重塑、部门协同,有力促进了营商环境改善和行政效能提升。6月2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常态化推进机制。各地在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方面有何举措、成效?请看来自地方的报道。
“原计划一周多跑完所有部门,没想到10分钟就办完了。”不久前,上海诺艾克仪器仪表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李静办理企业名称变更,便捷的办事过程让她大为感慨。
过去,一次企业名称变更,意味着李静要辗转市场监管、公安、税务、人社、公积金、银行6个部门,重复填写6套材料,耗费至少6个工作日。如今,只需在平台一次勾选,次日便收到银行预约变更的电话。这种便捷的背后,是“业务+技术”双轮驱动机制的强力支撑。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注册处工作人员施毅介绍,由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牵头,联合公安、税务、人社、数据局、公积金中心、人行上海分行6部门,以技术团队以“最小开发成本”撬动最大效能。依托“法人库”这一数据共享核心枢纽,市场监管部门变更信息次日即可自动覆盖联办部门系统。面对税务“金税”系统的特殊需求,创新性的“一源加工”方案在登记源头即适配税务数据标准,破解了部门之间的数据协同难题。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彭文皓表示,如同手机系统自动更新,后台数据跑完,整个系统就焕然一新。电子营业执照小程序同步更新的电子印章,税务、社保、公积金账户的自动变更,让“无感办事”从理念变为企业指尖真切的体验。
这种“数据流牵引业务流”的设计,使政府侧实现了降本增效。“许多企业多年才变更一次信息,不一定熟悉流程,尤其是银行信息,等真正需要转账的时候才发现账户有问题,往往耽误事。”静安区市场监管局注册许可科科长姚春妍说。
作为全国首批“一网通办”改革城市,上海自2018年起持续推进政务服务系统性重构,通过打通数据孤岛,对跨部门流程进行融合,将职能部门各自的单个事项转化为服务企业的“一件事”。如今,企业登记信息变更后,印章备案、涉税事项、社保登记、公积金缴存等高频事项自动更新,不新增表格、不额外采集信息、不另行签章。这种“主动告知+自动变更”模式,使企业获得感显著提升。数据显示,自2024年7月1日系统上线万件。
从“数据多跑路”到“办事无感”,从“群众少跑腿”到“服务有感”,企业信息变更的“10分钟奇迹”,正是上海撬动政府效能跃升、释放制度红利的生动缩影。当数据要素在制度框架下畅行无阻,企业的获得感便成为衡量改革深度的最佳标尺。
“以前变更企业信息要跑多个部门,费时费力。这次办理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提交申请当天就拿到了新的营业执照,而且税务和社保信息也自动更新了,省去了多头申报的麻烦。”近日,在重庆大足区政务服务中心,重庆胜邦管道有限公司行政主管吴振刚拿着刚打印出来的新营业执照,对高效便捷的服务赞不绝口。
近年来,重庆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数字重庆建设为牵引,在跨部门信息高效共享的基础上,重新优化企业信息变更相关部门事项办理流程,着力构建类型更全、流程更优、速度更快、体验更好的企业信息变更“一件事”服务体系,提升了企业办事的便捷度和满意度。
聚焦制度先行,注重顶层设计。2024年2月,重庆市市场监管局牵头税务、人社、公积金、公安、人民银行等部门组建专班,建立常态化跨部门协调推进机制,制定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和许可局局长吴德中介绍,市场监管局作为企业信息变更“一件事”的数源部门,一方面严格按照全国统一的提交材料规范、文书规范等标准依法办理企业变更登记,确保增量数据达标;另一方面对已登记的企业数据进行标准化治理维护,消除存量数据误差,保障企业变更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为后续税务登记信息、社会保险登记信息、住房公积金企业缴存登记信息、企业印章备案信息、基本账户信息等项目变更夯实可靠的数据基础。
重庆依托“渝快办”和“E企办”小程序,通过业务流程重构,将原有的向税务、社保、公安、公积金中心等部门分别申请办理环节简化为在线同步更新服务,实现“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
“整体变更环节从6个精简为1个,申请材料从10份压减至5份,办理时限从8天压减至3天,且大部分申请材料可由系统智能生成,减轻企业办事负担。”吴德中表示,通过运用市级统一电子签名、电子印章服务,实现“一次采集、一套材料、多方复用”,减少企业多方重复认证的困扰,企业信息变更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6个工作日就完成了原本需1个月的上市辅导全流程。”7月7日,浙江湖州某线缆企业上市负责人感慨,过去为办齐证明要跑大半年,现在3天就收到电子批文。
湖州市政府办公室资本市场科科长项铠介绍,湖州依托浙江省省级平台“凤凰丹穴”平台,创新推出“企业在线申请、部门云端联审”模式。企业仅需提交一次材料,环保、税务、市场监管等19个部门即可同步进行线上核查,将上市合规证明的办理时间从以往的30天大幅压缩至7天以内。这项改革凝聚了三大核心创新机制:首先是智能路径规划,平台能够根据企业的财务数据,自动分析匹配最优的上市方案;其次是部门协同一体化,通过建立证明开具的“白名单”制度,有效整合资源,2024年以来已累计为45家企业线份证明;最后是专家服务前置化,组建了178人的金融专家顾问团,在企业申请初期提前介入进行风险筛查,2024年已开展各类专项辅导40余场,帮助企业少走弯路。
湖州的实践,是浙江省持续深化企业上市合法合规信息核查“一件事”改革的生动缩影。该项改革旨在破解企业在上市过程中,尤其是开具有无违规证明时面临的“多次跑”“多头跑”“线下跑”等痛点、堵点、难点问题。浙江省为此制定了专项实施方案,用专项信用报告替代传统的“有无违规证明”。这项举措将原本分散在44个领域的核查事项统一归口受理,由线下转线上,由多头变一头,精简办事程序,减少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自改革实施以来,浙江省累计出具专项信用报告9万多份,月均5000多份,替代有无违规证明约220万份,提升了政府服务效能,提高了经营主体办事效率。
改革的便利性正在浙江各地快速显现。前不久,在衢州市柯城区,浙江晶合供应链有限公司就体验了“信用报告替代企业合规证明”的高效服务。“以前最头疼的就是‘找不对门’,政府里各个单位负责合规证明业务的处室不一样,要提前预约或多次预约,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该企业业务经办人邱媛表示,现在,用信用报告替代企业合规证明,办事效率从原来的1个月压缩至3天。
如今,衢州市依托浙江省一体化数字资源系统,强化数据归集共享,全面归集合规记录需核查的信用信息和监管信息,统一设置线上办理入口,推动企业合规证明开具一键线上联办,实现企业申请“零材料”提交、企业上市获取无违规证明“零跑腿”。2024年以来,累计为99家企业上市提供合规证明,有力支撑开展品质衢商提升行动和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2024年,衢州市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4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742家。
“去年11月份,我们公司计划发行企业债,按照以往办理流程,得安排多名工作人员到公安、法院、金融、税务等8个部门分别开具企业和董事、高管、监事人员无违规相关证明,需要好几天时间。去年通过信用中国网站自行打印相关证明,不到10分钟就完成了。”甘肃平凉市城投集团副总经理张琨感慨道。
为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2024年4月,甘肃省正式印发近期,甘肃省“信用代证”改革进一步扩容升级,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