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

发布时间:2025-07-05 08:37

  作为继数字经济之后的新增长引擎,低空经济凭借其三维空间优势、灵活运行特性与强大场景拓展能力,正快速融入城市生活、文旅出行、应急救援、物流配送、休闲娱乐等多个消费领域。从直升机观光到eVTOL通勤,从无人机直播到空中快递,低空飞行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催生出一系列新业态、新场景与新需求,成为推动内需扩容、消费提质、生活升级的重要支点,也为构建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澎湃动能。

  当前,“飞行+文旅”正成为低空经济渗透消费端的重要突破口。以桂林、张家界、黄山等风景名胜区为代表,直升机低空观光、热气球飞行体验等产品已进入景区成为标配,广受游客欢迎。同时,各类飞行嘉年华、航空科普节、空中露营等创新活动不断涌现,带动景区配套、住宿餐饮等关联产业形成叠加效应。

  此外,“飞行+商业服务”也开始进入市民日常生活。广州、合肥、重庆等地纷纷布局eVTOL航线分钟低空通勤圈”。京东、顺丰、美团等平台已在部分试点地区开通无人机即时配送业务,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物流痛点,推动低空技术在即时零售、社区便利服务、城市微物流等领域落地。

  技术创新为“飞行+消费”不断注入新动能。近年来,eVTOL作为低空经济的明星产品,正从展览样机走向载人试飞和商业化应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已有超10个城市完成eVTOL航线演示飞行,部分企业已取得适航审定进入运营筹备阶段,部分企业在国际低空出行领域逐渐形成技术优势。

  从夜间灯光秀到定点物资配送,从户外直播到婚礼拍摄,无人机正在深度嵌入城市生活。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数据,全国无人机年飞行量已突破1900万小时,同比增长超40%。2025年,这一数据有望突破2500万小时。预计未来3年,“飞行服务”将像快递外卖一样普及,形成覆盖文旅、餐饮、医疗、文化、零售等多个领域的消费链路。

  “飞行+消费”不仅是消费升级的体现,更是生活方式跃升的象征。未来,低空飞行有望成为常态化交通、服务和体验方式,逐步走入千家万户。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到2030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万亿元,其中以消费服务为核心的下游市场占比将超45%,成为带动内需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同时,低空经济将与数字技术、绿色能源、智能制造等产业深度融合,孕育出大量新消费内容与新就业机会,进而推动形成从飞行器研制到空域运营,再到消费服务的全产业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