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物流是反映经济活力的“风向标”,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快递跑起来,消费热起来,经济才能活起来。不久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国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120.5亿件,同比增长18.7%。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连接生产和消费、内贸和外贸,亮眼的“成绩单”描绘出一个流动的中国、开放的市场。
庞大的业务量背后,是社会物流运行效率的稳步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政策的推动。2024年11月印发的眼下,随着扩大内需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将进一步发挥,对于快递业的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从仓储管理到末端配送的全链路智能化升级,有助于快递业进一步提升效率。比如,AI大模型的优化决策系统,能使分拣准确率提升至99.5%以上,路线%;对订单距离、货物类型等进行数据分析,不过,快递物流业的智能化升级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比如,人工智能、无人机等新技术在快递物流领域的应用还有待提升,标准化体系还不够健全,专业人才还存在缺口。需进一步扩大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促使快递业从“汗水型”向“智慧型”成功转型。
一方面,需加强智慧物流的硬件支撑。加速物流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升级,如智能仓库、智能分拣中心、智能运输车辆及无人机配送系统等。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强快递业数据的分析,为优化库存布局、调整运输路线等提供依据,优化作业流程,进一步提升整体物流效率。
另一方面,完善有助于智慧物流发展的软环境。如完善智慧物流标准体系,可借鉴先进经验,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建立满足实际要求的标准化体系。鼓励高校紧跟产业发展需要深化物流业产教融合,为智慧物流发展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一个流动的中国,也是充满繁荣活力的大市场。快递业的持续进步,将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