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都市圈产业发展突出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注重培育高能级制造业生态圈,引导都市圈内城市产业合理分工和错位发展,构建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开封奇瑞汽车生产基地,一辆辆新车刚下生产线便接受最后检查,随后登上集装箱货车,从开封海关发往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哈萨克斯坦、菲律宾等国家。“我们的汽车主要出口到60余个国家,贸易伙伴较去年同期增加20个。”奇瑞汽车河南有限公司负责人乔永表示,这得益于郑州都市圈建设以及“郑开汽车产业带”和中国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的开放优势。目前,奇瑞汽车河南有限公司已与郑州都市圈内多家汽车配套企业达成战略合作。
据了解,郑开汽车产业带已集聚10余家知名车企、百余家零部件企业,覆盖全省90%以上车型及产品,整车年产能超200万辆,形成汽车生产基地和总装线在郑州,主要零部件生产在开封的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产业带。
在新乡市着力发展的产业中,相当一部分与郑州的主导产业形成互补,这也使两市的产业互嵌、协同发展成为必然。
郑州与许昌间不足90公里的轴线上,布局着许港产业带。该产业带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38家,已培育形成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3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
“如今,我们给郑州的汽车企业供应零部件十分便捷,公路运输成本也降低不少。”河南永荣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何辉表示,郑州都市圈的建设和发展为企业间联动合作奠定基础,公司已与宇通客车建立合作关系,时常进行技术交流,提供零部件产品,实现互利共赢。
同样聚焦新能源领域,郑州与焦作两地发力方向有所不同——郑州聚焦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全力打造“中部新能源汽车之都”,焦作则加快建设中部新能源材料基地。同时,郑洛先进材料、许港精密制造、郑新高技术产业带、郑漯现代食品等产业带正在加快建设,焦作武陟、许昌长葛、新乡获嘉等郑州周边10余个智能制造装备、都市食品、新型显示、科技服务产业集群也在加快构建。
艳阳下,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杨柳依依、鱼游浅底,湿地植物生机勃勃。2024年,河南省郑州都市圈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生态好不好,鸟儿用翅膀来投票。数据显示,随着沿黄生态带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郑州黄河湿地的鸟类目前已增至283种,比5年前增加50%以上。截至目前,郑州沿黄生态廊道已建成骑行道76.5公里、步行道36公里,栽植乔灌木7.84万株、草花地被239.23万平方米,建设驿站23座。
生机勃勃的廊道犹如给黄河系上了绿色飘带,不仅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更深刻改变着沿黄生态环境。郑州市空气质量连续5年同比改善。今年上半年,综合指数、6项污染物及优良天数、重污染天数等指标改善幅度均在5%以上。
美丽黄河新画卷需要共绘,大河保护新乐章需要同奏。郑州充分发挥都市圈核心层引领作用,与黄河上下游、左右岸城市实施生态环境共保联治。
在重点流域水生态共治方面,郑州已启动郑开同城生态同保;与洛阳、新乡、焦作、开封等地开展黄河流域共治行动;与洛阳市签订了伊洛河横向生态补偿协议,确保伊洛河入黄河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联合方面,郑州已与洛阳、开封、许昌、焦作、新乡等签订黄河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协作框架协议;与开封等黄河上下游城市组织突发环境事件联合应急演练,实现联动指挥、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锚定新目标,“圈”向新未来。河南省委咨询组研究员、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张占仓表示,当前,郑州都市圈已成为全省产业和创新集聚发展高地,承载着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未来,郑州都市圈将围绕交通同网、产业同链、文化同兴、生态同建、服务同享、创新联动,进一步从“核心带动”向“圈层协同”深化,加快建设交通、产业、文化、城市、治理“五个现代化都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