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小米、比亚迪等10家中国民营企业龙头对标“美股七巨头”,并表示这些民营企业正在崛起,在市值、竞争力等方面正实现向上突破,可改变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认知。
宏观经济的向稳向好,更令中国资产配置价值凸显。今年以来,在稳增长政策持续落地背景下,中国经济表现出较强韧性,部分指标继续改善,新动能成长壮大。数据显示,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4%,增速比上月加快1.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明显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
此外,一系列支持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也极大提振了外资机构信心。近年来,监管部门持续深化发行上市、并购重组等适配性改革,引导各类要素资源加快向创新领域集聚。资本市场生态不断完善,内在稳定性进一步增强。当前市值超千亿元的A股上市公司中,科技企业占比提升至27%,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形成了集聚效应。同时,上市公司业绩回升向好,投资者回报不断改善。今年一季度,超七成上市公司实现盈利,目前已有逾1500家上市公司完成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的实施。
“外资加码中国的背后,是更加确定、更具希望的经济发展前景。科技创新涌现、宏观经济向好,叠加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中国资产长期配置价值凸显。”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分析。
一边是外资机构唱多、做多中国资产;另一边是中国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越迈越大。
今年2月,外资机构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公开信息显示,6月23日,汉斯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6月16日,淡明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安耐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也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多家外资公募大手笔买入旗下权益类基金。4月30日,摩根基金公告称,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和公司投资管理能力的信心,将于近期运用固有资金不低于5400万元投资旗下新发权益类公募基金。6月7日,宏利基金公告称,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将于近日运用固有资金1000万元投资旗下宏利睿智领航混合基金。
“高水平对外开放,尤其是金融领域的对外开放,为境外资金创造了新机遇。”田利辉表示。
未来,中国更加开放包容的资本市场生态有望加快形成。证监会主席吴清近日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将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持续深化市场、产品和机构的全方位开放,推动资本高效流动、要素合理配置和制度互学共鉴。近期将加快落实2025年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一揽子重点举措,包括发布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方案,进一步优化准入管理、投资运作等,进一步增强各类外资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的便利度,让全球投资者更加顺畅、更加充分地分享中国创新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