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举战鹰 逐梦甲板记海军山东舰起降保障中队

发布时间:2025-07-18 07:37

  了解航母的人通常称航母甲板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这是因为舰载机必须在狭小的空间内密集完成起降任务,而其跑道长度仅为正常跑道的十分之一。指挥喷射着高温尾焰的舰载机轰鸣着加速起飞,不停发出信号引导高速飞行的舰载机在身边不远处降落,这都要求官兵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错。

  我国首艘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配套的航母山东舰起降保障中队的官兵们,向战而行刻苦备战,集智创新攻关,在短时间内保障多种型号、近万架次的舰载机安全起降,实现战机出动率持续增长,不断突破中国航母战斗力指标新纪录,为战鹰腾飞插上了隐形翅膀,先后荣立二等功、三等功,获评“四铁”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起降保障中队的一名副中队长,长期担任起飞助理等关键岗位,作为起飞助理岗位负责人,已培养带教5名合格助理,荣立三等功。

  舰船航行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即便是数万吨的航母,也会随着海浪颠簸,遇到恶劣海况,舰艏的起伏更是难以掌握。在这样的情况下保障舰载机在短距离内安全起飞,难度可想而知。中队官兵观察记录不同海况下的舰艏升降节律,准确计算出不同类型战机从加速起飞到飞离甲板的时间,制定了放飞指令速查表,每次都能准确发出指令,确保飞机腾空起飞,这一过程仅需短短十几秒。他们从上万次训练数据中摸索规律,从经验决策向数据决策转变;在数千次放飞中一次次优化保障流程,细化出厚厚一本册子;将每个动作上万次重复,直到练出肌肉记忆……由此不断提升战机放飞效率,从一个又一个1秒、0.5秒的精心谋划中,节省出大量宝贵时间。

  “遇敌情况下,将战机放飞快一点,胜算就能多一分。”官兵们告诉谁会想到航母舰载机降落跑道时,不是在降速而是在推高油门加大航速。舰载机降落时会在机尾放下尾钩,触舰后尾钩会勾住降落跑道上的阻拦索,阻拦索像皮筋一样拉伸,使舰载机快速降速停稳在长度有限的跑道内,一旦挂索失败,舰载机就须立即继续推高油门升空复飞,可以说阻拦索就是保障舰载机的降落生命线。

  维保阻拦索安全稳定,是山东舰起降保障中队工作的重中之重。官兵们的理念是,再精良的装备也可能出现问题,平时“差不多”,战时就会“差很多”。

  一次飞行回收任务结束,中队官兵正在阻拦机操纵区域进行装备维护。“啪”,传来一声微弱的异响,他们立刻判断,可能是阻拦索出了问题。果不其然,官兵们发现涂满润滑油的阻拦索上凸起一个绿豆般大小的包,经检查,一根细钢丝发生断裂。还有一次,他们发现一根阻拦索归位有轻微异常,立即开始全面检查,从末端缓冲,到压力传动,再到滑块间隙,所有装置逐个检查,最终解决了问题。

  阻拦索的寿命有两个参数指标:使用时长和次数,无论哪个指标达标,都要立即更换。更换阻拦索不仅是一项繁重的体力活,技术要求还非常高。官兵们精益求精,一步步练就过硬本领:更换操作由开始的2天,缩短到现在按小时计算;更换战机起飞辅助装置,从以前按小时计,练到如今已是按分钟计。

  甲板上的阻拦索看似简单,实际上是一整套复杂精密的机械系统,维保这一系统需要官兵们拥有更多知识储备。在舰上,可以感受到山东舰官兵对舰艇的爱护。他们爱舰如家,地板一尘不染,机械设备擦得锃亮,钢索上的机油清亮得像刚涂上一样。每当遇到恶劣天气,官兵们都会细致地做好防护措施。

  “从一名懵懵懂懂的新兵,成长为能够独立开展安全保障工作的老兵,自己的战斗力跟随山东舰一起成长、共同进步,我感到很自豪。”一名老兵告诉“我爱这蓝色的海洋,祖国的海疆壮丽宽广……”爱唱歌的中队官兵高伍已成功考取6个岗位的独立值更认证。

  正是因为这份热爱,官兵们争相成为“机动队”,一岗多责、一兵多用、一专多能成为普遍现象。不仅如此,中队还充分发挥官兵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通过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研究、小革新”活动,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革新成果竞相迸发。

  一次远海实战训练,需在海上更换滑轮组索。深夜11点,飞行保障任务刚刚结束,官兵们随即开始工作,夜间下雨,给换索增加了不小的难度。越是这种情况,越要不畏艰险完成任务。最终,在战友们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完成滑轮组索的更换。中队一名老兵说,“8年过去了,我已经从一名新兵成长为一名专业骨干,早已把山东舰当成我的第二个家”。

  “呼叫最强乐章,冲出V字胜利”“要当航母编队中最强固的链环”……山东舰起降保障中队的一句句标语牌格外醒目。官兵们扎根航母甲板,出远海闯大洋,越磨砺越坚韧,越锻打钢越精。他们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心,在一次次实战演训、现实应对任务中,不断践行着这份忠诚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