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上大模型产业软硬短板

发布时间:2025-07-05 08:40

  我国目前已有433款大模型完成备案,上线提供服务。大模型备案数量激增,表明我国大模型研发能力的突破,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迈入规模化应用新阶段。

  飞、百度、阿里云等头部企业。大模型广泛用于金融、医疗、教育、工业等领域,提高了居民工作效率,显著提升了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2023年7月份,国家网信办等部门联合发布应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国大模型产业发展仍面临一些短板。软件方面,大模型底层架构技术自主性有待增强;硬件方面,国产替代芯片在性能、可能性等方面与国外还有较大差距;数据方面,数据获取便利性、质量可靠性、使用安全性等方面存在瓶颈;要素方面,存在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资金投入不够等问题。未来,要从产业、企业、消费者等层面针对性发力。

  产业政策层面,完善全国算力网络规划布局,企业层面,加强大模型产业的头部企业与中下游企业的协同联动,支持大模型头部企业开放大模型算法框架、共性技术和数据资源,带动大模型产业协同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和企业牵头成立创新联合体,围绕大模型的关键核心技术联合开展研发攻关、成果转化等工作。鼓励企业围绕大模型产业发展重点方向,制定相关团体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制定修订。

  消费者层面,加大对大模型的宣传和推广,持续降低技术使用门槛,让消费者知道大模型、认识大模型,并能更好地运用大模型;开发创造更多的面向不同行业、不同人群的大模型应用场景,提升供需匹配度,更好赋能消费者工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