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滴滴和美团、高德燃起网约车大战,烽火殃及原本已颓势的出租车市场。南京3000辆出租车因为没有司机而停运,恐怕就是这个原因导致。出租车作为国际流行的出行方式,应该给予一定的政策保护。
在民众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的背景下,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还需要出租车来排忧解难。诸多出租车司机的前期投入如何返还?他们今后的谋生问题如何解决?还需有关部门加以考虑并作出合理安排。
出租车市场落得如此窘境,与相关领域没有适应市场需求有关。网约车平台的低价竞争,全然不顾出租车的生存,也有悖于市场的良性竞争。事到如今,抱怨勿能解决任务问题。
只要管理部门牵头,网约车、出租车营运处坐下来研究一个互惠互利的方式,事情还有圆转的余地。比如打通网约车与出租车之间的渠道,出租车适当提高起步价等等;亦可以广泛征求出租车司机的意见和建议,利益各方面适当让利,寻找一个折中的方法。
管理部门,需要控制网约车的数量以及门槛,对于网约车送券等低价“揽客”行为进行制约。将市场调节和“计划经济”有效结合起来,才能比较圆满解决大众出行的民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