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PPP存量项目建设运营

发布时间:2025-09-16 07:35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加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各自比较优势,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通过PPP模式,社会资本承担基础设施的设计、建设、运营、维护等大部分工作并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政府部门则强化价格和质量监管,确保项目的社会效益实现最大化。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10余年来,各地运用PPP模式在交通运输、市政工程、片区开发、生态环保、水利建设等领域实施了一大批建设项目,持续改善公共服务供给,加快推动基础设施现代化,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也要看到,以2023年为分界线,此前的PPP模式在实施中暴露出模式运用泛化、政府付费多于预期、民营经济参与有限等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政府债务风险和信用风险。2023年11月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例如,允许地方政府将一般债券、专项债券等资金在新的政策环境下,存量项目的运作目标、市场环境、参与主体都已发生重要变化,PPP存量项目展现出发展新契机、新路径。不过,仍面临平衡各方利益难、资金积极有为打好政策组合拳。对于新增项目,严格按照新机制要求,实现政府由“买单者”向“监管者”、民营企业从“低显位度”向“高参与度”、项目从“低盈利”向“可持续”、投资从“被动式”管理向“投管退”全周期管理“四个转型”。对于PPP存量项目,完善将地方政府债券资金接入PPP项目的实操细则与标准规范。

  重信守诺维护政企信用。严格落实合同和“按效付费”,明确支出法定。强化支出进度管理,不得拖延竣工时间、延迟绩效评价。强调绩效评价与付费挂钩,压实社会资本建设运维责任,确保支出“物有所值”。鼓励金融机构优化融资结构,政企协商合力推进项目“瘦身健体”。依法依规重新谈判,将相关调整以合同条款形式明示,加强履约督导。

  加强统筹推进协同治理。做好政府与市场、增量资源与存量资产、项目绩效与资金绩效、短期效果与长期效益等方面的统筹,更好释放政策叠加效能,推进PPP项目运营效能与绩效体系双提升,推动宏观调控走向更高层次的协同治理。加强资金统筹,在防控政府债务风险的同时扩大有效益的投资。统筹推进PPP存量项目全面体检,积极创新融资模式与商业运作方式,盘活存量资产,拓宽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