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都市圈自2022年2月获批以来,各方围绕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任务要求,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以促进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同城化发展为方向,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抓手,多管齐下、创新体制机制。省级层面成立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办公室及国土空间规划协调组等“一办八组”,确立“省级完善综合交通体系。省级层面开展西安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编制工作,推进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完善西安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布局。市层面,交通部门联合成立西安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规划联盟。西安市聚焦“6轴7廊8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持续优化航空、铁路、公路、轨道多元交通网络,加快构建“链接国际,辐射全国,陆海联动,东西互济”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打造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慧先进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目前,都市圈1小时通勤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形成,“一核、两轴、多组团”空间格局日益完善。
构建协同创新生态圈。把握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契机,构建联动都市圈、带动陕西省、辐射城市群的协同创新网络。在都市圈层面,西安与咸阳加快推进创新一体化,“西安研发、渭南制造”飞地孵化模式列入全省秦创原建设典型案例。在省级层面,秦创原总窗口同商洛、宝鸡、咸阳等地市建立“双向飞地”,与各市县协同创新基地,推动成立陕西省秦创新促进中心联盟,探索“在港孵化+飞地转化”模式。在城市群层面,联合签署强化产业分工协作。坚持“四市一区”通盘谋划,围绕共建西咸、西渭、西铜产业链群,推动隆基绿能、比亚迪、三星等头部企业以都市圈为载体拓展产业链布局。组织重卡、乘用车、机床产业链供应链对接会和国际合作对话活动,聚焦生物医药、物联网、太阳能光伏等重点产业链,开展线上线下招商活动,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在核心区,西安与咸阳围绕无人驾驶、工业机器人、智慧交通等领域,依托两地丰富的应用场景开展协同合作。各功能组团之间产业协同发展,各层次产业协作程度不断深化。
推动生态环境共建共治。在大气治理方面,“四市一区”联署未来,西安都市圈应继续坚持问题导向,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紧扣都市圈建设各项任务,加快建成具有鲜明陕西特色、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现代化都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