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油轮停靠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一处港口。当前,巴西和美国的关税谈判陷入僵局。早在4月2日,新任美国政府抛出的首轮加税清单中,巴西尚以10%的被加税幅度属于“最低基本关税”序列,巴西市场情绪相对乐观。然而,到7月3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再签行政令,宣布自8月6日起对巴西输美产品再加征40%关税,该措施生效后,大部分巴西输美产品面临的关税税率已提高到50%,巴西已成为受美关税惩罚最严重国家之一,其市场恐慌情绪见涨,两国贸易争端升级。
双方贸易争端的焦点在于美国加征关税的所谓理由站不住脚且是巴西不可接受的。首先,美称加征关税旨在“纠正对美贸易失衡”。但按照美国官方统计,美在过去连续15年的对巴贸易中一直处于顺差,且顺差总规模高达4100亿美元,2024年美国对巴贸易顺差额为68亿美元,由此可见,美国以“贸易逆差”为加税理由并无事实依据;其次,美以巴西“司法不公”作为加征关税的另一原因。巴西认为美国此举属于政治干涉,试图强加一种在巴西宪法框架下无法实现的解决方案,是侵犯巴西主权的做法,完全不可接受。巴西总统卢拉此前就此回应说,巴西的司法程序不容任何干涉或威胁,国家机构的独立性不容侵犯。对此,巴西选择以对等关税“硬刚”美国。
目前来看,两国之间的“关税战”处在僵持阶段,拐点尚未出现。8月11日,世界贸易组织确认,巴西已就美国实施的关税措施在世贸组织启动争端磋商程序,起诉美国违反多项贸易条款。同日,美国取消原定于8月13日的两国财长线上会晤。
数据显示,巴美两国贸易规模近年来显著下降,未来可能进一步下滑,但双边贸易对巴西经济发展的意义更大。2024年,巴美货物贸易总额约为915亿美元,其中,美国是巴西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分别占巴西出口和进口的12%和15.5%,而巴西大约只是美国在全球的第二十大贸易伙伴。根据核算,此轮美国加征关税举措中,巴西对美出口36%的产品将受冲击,咖啡、钢铁、农业机械、肉类产品出口受影响最大。根据巴西市场预测,若美加征关税举措兑现,巴西出口额将减少约100亿雷亚尔,2025年经济增速将降低0.16%至0.3%。此外,巴西货币雷亚尔贬值、外资流出、金融市场波动也将成为巴西中短期面临的主要风险。
但也应看到,巴西对美出口43%的产品将免征新税率,涉及石油原油、铁矿石、民用航空设备、橙汁等694个产品门类。免征新税率的石油原油、民用航空设备、铁矿石分别是巴西对美第一、第四、第五大类出口产品,合计约占巴西对美总出口的25.5%,而受美关税影响的出口部分占巴西总出口的比重仅为4%。因此,也有市场分析认为,美关税政策对巴西宏观经济的实际影响相对有限。
在此局面下,巴西政府的应对政策整体上是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反对美国的关税霸凌行为。巴西最新民调显示,大多数民众认为美国的行径干涉了巴西内政,侵犯了巴西国家主权,总统卢拉的“硬刚”立场使其支持率显著回升。市场预计,卢拉政府会在双边、多边外交场合继续谴责美关税霸凌行为,积极呼吁全球共同反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
在具体策略上,巴西可能对美“软硬兼施”。一方面,巴西政府大概率会积极寻求与美国的双边关税谈判,尽可能争取更广泛的免除加征关税的产品门类,并降低加税幅度;另一方面,巴西将继续在世贸组织中推进争端磋商程序,并努力争取其他国家的积极跟进。
面对美关税霸凌对国内经济带来的压力,巴西也在实施应急政策稳定国内经济秩序。8月13日,卢拉批准启动“巴西主权计划”,旨在保护出口商、稳定就业、鼓励战略部门投资,确保经济发展连续性。具体举措包括:从出口担保基金优先向受美国关税影响最严重的出口商提供约300亿雷亚尔的优惠贷款,扩大出口融资渠道;对受影响较大的出口企业提供税收优惠,延长并放宽出口退税期限;简化公共采购程序,支持受影响最大的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企业;加强劳工权益保护,保障就业稳定;积极开展贸易外交,提升出口市场的多元布局,减少对美国的依赖。总体来看,上述一揽子应急方案有望在短期内发挥出对冲美关税政策负面冲击的效果。
同时,开拓部分替代美国的海外出口市场将成为巴西未来几年贸易政策的重中之重。考虑到大宗商品是巴西对美出口的重点,以下三大市场可能成为巴西贸易促进的优先方向:首先是欧盟市场,尽快达成并落实南方共同市场与欧盟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其次是亚太市场,积极提升与多个亚太市场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再次是金砖国家,挖掘与相关国家的贸易潜力,提高出口产品多样化,并扩大本币贸易结算规模。总体来看,对巴西而言,亚太市场和金砖国家的替代效应会更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