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要把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努力开启增长的“第二曲线”,加快实现从要素大量投入的“汗水型增长”向科技创新驱动的“智慧型增长”转变。
国务院国资委近期举办中央企业负责人研讨班,强调国资央企必须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为开创企业改革发展新局积聚新动能新优势,释放出央企坚定不移向新而行的明确信号。
中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骨干力量。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形势,中央企业主动识变应变、奋力攻坚克难,保持了稳中有进的运行态势。上半年,央企主要经济指标表现平稳,创新能力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战略性保障性功能更加凸显,有效发挥了“顶梁柱、压舱石”作用。
但也要看到,我国外部环境仍然复杂多变,内部结构性矛盾还没有根本缓解,部分企业效益增长承压。特别是传统生产力和增长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显,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旧动能迭代加速推进,中央企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现阶段,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正处在船到中流、不进则退的关键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工作已经破局起势但尚未全面成势,从量变到质变仍需要一个过程。在此背景下,央企需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把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努力开启增长的“第二曲线”,加快实现从要素大量投入的“汗水型增长”向科技创新驱动的“智慧型增长”转变。
首先,抓好科技创新。从全球看,科技创新主导生产力变革的趋势愈加凸显,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最前沿和主战场。中央企业应立足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强化创新主体地位,紧紧围绕“卡脖子”技术攻关、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研究,努力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和源头底层技术,提升性引领性技术供给能力,为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多作贡献。中央企业在我国创新链条中处于关键枢纽环节,要充分发挥人才、资金、场景等优势,着力推进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创新,主导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科技攻关其次,加快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关键是要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央企业扎实推进产业焕新、未来产业启航、AI+等专项行动,努力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在传统产业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同时,新兴产业注重分类施策促发展。对于新一代移动通信、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优势领域,加强集群式发展;对于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具有发展基础但未形成竞争优势的产业,加大布局力度,抓紧迎头赶上;对于有望催生全新产品、商业模式、产业业态,引发产业变革拐点的新技术,要敏锐把握、加快落地,努力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
最后,深化国企改革。改革创新相辅相成,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中央企业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方式,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创造更加有利于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有利于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良好环境。在此过程中,要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健全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不断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以敢为善为实现发展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