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融合扩大体育消费空间

发布时间:2025-09-12 07:37

  射箭馆、篮球馆等运动场地一应俱全;动感单车等科技体验设施引人驻足……如今,不少废旧老厂房“变身”运动场馆,成为人们的健身打卡地。场景融合正加速释放体育消费潜力。

  先看体育运动本身的消费,主要包括运动装备、场地租赁、赛事门票等。其中,运动场地设施是全民健身和赛事活动的核心载体,也是释放体育消费潜力的重要依托。平常打乒乓球,蓝面白边的标准球桌少不了;踢足球,有块绿茵草地最棒;看场比赛,早早就要订酒店订行程;户外跑步,如遇塑胶跑道则满心欢喜,还能多跑几公里……相较以前,现在体育场地供给大幅增加。据统计,截至2024年,全国体育场地面积达到42.3亿平方米,较“十三五”时期末增加11.31亿平方米。

  然而,从质量上看,体育场地仍然有很大提升空间。如有的公共场地人迹罕至,沦为摆设;有的则人满为患,只能排队预约;还有的健身器材年久失修,七零八落无法使用等。这需要进一步科学合理规划,加强维护运营,盘活闲置资源,让体育场地更加便民惠民。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消费蕴含巨大发展潜力。以赛事为例,从竞技体育赛事到群众体育赛事,都具有“一日比赛,多日停留”“一人比赛,多人消费”的特点。2025青岛马拉松赛事拉动吃、住、行、游、购、娱等综合消费达3.49亿元。“苏超”单场上座超6万人,带动江苏全域多场景消费380亿元。可见,除体育本身的消费之外,赛事流量更撬动了多场景消费链条的延伸,实现乘数效应,大大促进了消费。

  进一步看,释放体育消费潜力不是各类项目的简单叠加,而是跨界融合的结果。一方面,体育场景要与商业空间深度融合,通过“体育+”“+体育”,打造符合现代消费理念和方式的新空间,做好“流量引入”和“留量经营”。如在商业综合体、景区、商圈、街区等引入体育健身、赛事活动等业态。另一方面,体育场景要与数字技术有机融合,提供智能化、定制化、体验式体育消费新模式。如“体育外卖”等新消费方式突破时空限制,让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的可能;在2025湖北省数字体育运动会启动现场,既能沉浸式体验MR躲避球和模拟飞行的虚实交织,也有操纵无人机足球灵活穿梭的轻盈快感,这些数字体育体验项目令人耳目一新。

  “动”起来,生活将更加多姿多彩。近5年来,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年均增速超10%。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3.67万亿元,到2030年将超7万亿元。在政策牵引下,体育产业提质增效,体育消费场景更加丰富,将吸引更多人参与全民健身,充分享受运动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