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广场上,游客们在篝火边载歌载舞直到深夜;瓜果基地里,随父母体验采摘的小朋友们在现场大快朵颐;农家民宿边,前来避暑的老人们与主人谈收成说变化……这个暑期,我们牛庄乡异常热闹!
我叫舒中尉,是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牛庄乡牛庄村驻村第一书记。外来的人流沸腾了牛庄,村民们都直呼“想不到”。这背后是乡村振兴催生的巨大变化,我所在的牛庄村,正是这变化的缩影。
牛庄乡最高海拔2260米,平均海拔1540米,高寒、偏远。2023年初,我请缨来到牛庄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彼时,村里笼罩在产业发展的迷雾中。为了发展村集体经济,村委会刚刚经历了一场“种豆之痛”——种植20亩肾豆,最终只换来5.7万元的收入,算上人工、肥料等成本,村里反而亏了钱。
大家坐在一起开会商量补救措施,产业发展的方向在哪里?集体经济增收的路在何方?这些问题像一块块石头压在我们的心头。
为了寻找出路,我跟村两委干部组团奔赴武汉、枝江等地学习经验,最终在南京找到了希望——草莓育苗。反复论证后,大家一致认为,牛庄村的海拔、气候和优良生态有发展高端育苗产业的独特优势。
村里争取到200万元项目资金,仅用3个月时间,就建成育苗基地并投入生产。
让我们猝不及防的是,2024年夏天,突如其来的高温让草莓苗出现枯损,眼看半年的心血就要颗粒无收,我们心急如焚。关键时刻,南京美莓源公司和武汉市农业科学院派出团队,通过现场指导、远程诊疗,帮助我们解决技术难题。3个月时间里,我们村支部的一班人,每晚8点至11点,轮流在育苗基地浇水,像照顾婴儿一样照顾每一株草莓苗,终于换来20万株草莓苗全部成活,当年产值达到30万元。
初尝甜头,让大家坚定了方向。我们主动与公司签订协议,建立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基地培育的“初恋”草莓苗,销售价格从每株1元跃升到1.8元;我们边学边干,短时间内培养了一批熟练技术工人。村民们骑着电动自行车,5分钟即到育苗基地,务工收入每月达3000多元。
今年,我们大胆推进“精品水果错峰上市”策略。在6亩精品采摘园里,哈密瓜、西瓜、圣女果等瓜果长势喜人。在学习探索中,我们让哈密瓜、西瓜悬空生长,360度接受阳光雨露的照耀滋润。当第一批哈密瓜上市时,3个小时内就被抢购一空。
田园采摘不断丰富,农家民宿逐渐兴起,长期人迹罕至的牛庄乡和牛庄村悄然变了模样。今年8月以来,村里广场上“田园篝火晚会”聚集着大量游客,基地瓜果被快递到全国各地。全乡26家民宿入住率100%,游客平均停留天数达14天,有的避暑游客一住就是2个月。总人口仅7000多人的高山小乡,预计今夏接待避暑游客将近10000人次。
我常来到育苗基地的大棚里,看着工人们忙碌的身影,常常回想起几年前那个迷茫的牛庄村。如今,我们看到了牛庄村的另一种可能:这里累计培育90万株草莓苗,带动村民务工4000余人次,增收60余万元;早先“一穷二白”的村集体经济,已连续2年突破10万元。
但最让我欣慰的不是这些数字,而是村民们眼中重新燃起的希望。现在大家关注、讨论的话题,不再是“种什么能回本”,而是“怎样让产业更有质量更有效益”。这种主人翁意识的觉醒,才是推动发展最宝贵的财富。看到曾经沉寂的山村如今瓜果飘香、人气兴旺,我感受到,只要解放思想、脚踏实地、找准路子,再偏远的山村也能焕发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