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首发、首秀的智能体令人眼花缭乱。新一代人工智能是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推动经济形态智能化跃升,更在技术和制度的共进中孕育出新发展模式,为建设经济强国提供了澎湃动能。
多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在政策引导和技术突破双重驱动下实现跨越式发展,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布局初现端倪。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北京市作为创新策源地,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突破3000亿元,在类脑智能、光电计算等核心智能领域展开深入研究,“人工智能+”千行百业实现效率跃升。浙江省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超5700亿元,以宇树科技、DeepSeek等人工智能企业为代表的“杭州六小龙”出圈,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共计569家。
推进人工智能产业高速发展的顶层设计政策体系日渐完善。工信部出台的政府层面,进一步发挥举国体制优势,推进人工智能国家战略驱动的科技力量布局、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基础研究长效投入机制,完善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尤其需要加大对高端芯片、算力算法等“卡脖子”领域的投入。加快完善相关政策制度、法律文件、伦理规范,构建集监测、预警、应急等于一体的体制机制,明确人工智能各主体的职责和权利边界,确保人工智能研发和使用过程合理合法。
产业层面,聚焦关键性核心技术突破,提升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技术创新力、全球竞争力。聚焦产业前沿,筑牢技术地基,加快突破芯片、算法等难点重点问题,打造独立自主、创新引领的完整产业技术链。强化产业协同,大力推动“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升级,通过研发新型智能装备和促进技术变革,为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焕发新机注入强劲动能。
企业层面,充分激活人工智能企业的创新动能与责任担当。激发企业人才创新能力,鼓励科技人才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研发中正视差距、加倍努力、攻坚克难。鼓励企业发挥内生动能,以自主创新为内核驱动企业自身实现从“向外求”到“向内求”的根本转型。引导企业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价值融合,鼓励人工智能企业参与伦理规范、风险防控等人工治理课题,积极承担服务国家发展、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