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码头作为国际货物接卸和中转的枢纽,是保障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稳定的重要物流支点。港口码头领域标准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贸易联通的顺畅和对外开放的水平。
作为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我国高度重视港口码头领域标准化建设。5月20日,国际标准化组织船舶与海洋技术委员会港口码头分委会成立,标志着全球港口码头领域标准化工作迈出坚实一步,为构建高效、安全、可持续的全球航运网络注入了强劲动力。其秘书处落户中国,也表明我国港口码头标准化工作成效得到世界认可。
“港口码头分委会将致力于推动港口码头领域的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标准在提升港口运行效率、促进港口绿色智慧发展、推动创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支撑引领作用。”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李颖说。
在山东日照港,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无人化全自动粮食连续卸船机正在试运行。“这是我国港口机械装备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核心技术与关键部件实现100%国产化,最大卸船效率1500吨/小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码头运营公司裕廊公司生产业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刘尚娟说。
据介绍,山东港口日照港粮食储运基地项目年设计通过能力930万吨,后方配套43座粮食筒仓,单仓仓容达1.2万吨,将进一步发挥日照港“大港口、大产业、大粮仓”优势,助力日照市打造千亿级粮油产业集群。
日照港的高效率是我国港口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如今,港口已成为一张亮丽的“国家名片”。在基础设施方面,我国沿海港口总体规模世界领先,全球货运、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港口中,中国港口分别占据8席和6席。在智能化发展方面,我国已建成和在建的自动化码头数量均居世界首位。自动化码头集装箱作业效率的世界纪录,也由中国港口创造和保持。
在数量和质量均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时,我国不断加强港口标准化工作。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司长徐文强介绍,通过统一设施设备标准、规范作业流程、优化资源配置、保障安全质量,为建设高效智能、安全绿色的一流港口筑牢根基,以标准化建设促进港口高技术创新、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推动提升港口综合竞争力、畅通国际物流通道。
比如,针对港口安全生产关键环节和不同货物作业特点,发布港口作业安全要求等一系列强制性国家标准,有效提升港口的安全管理水平;制定区块链技术应用、物流作业数据交换、电子单证应用、设备远程操控标准,提升港口的运营效率和智能化水平,加速港口数字化转型;通过制定港口岸电应用、码头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绿色港口评价相关标准,有效降低港口建设运营对环境的影响,推动港口绿色低碳转型。
“通过不断实践和创新,我国港口建设运营特别是码头建设指南、作业要求、操作规范、绿色低碳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先进实用的技术成果,构建了以安全、绿色、智能、高效为主要特征的港口标准体系,为全球港口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重要借鉴。”徐文强说。
世界需要标准协同发展,标准促进世界互联互通。近年来,在做好自身标准化工作的同时,交通运输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在交通国际组织事务框架下,推动发布国际标准、建立技术对口关系、加强全球交通合作,促进交通运输规则、技术、标准“引进来”和“走出去”,交通标准化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升。
去年以来,国际标准化组织先后到访上海、天津、青岛等地,对中国港口码头的标准化建设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在国家标准委的指导和支持下,2024年我们向ISO提出港口码头领域新技术委员会提案,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和中国交建、中远海运、招商局等中央企业,积极向ISO成员国进行技术宣介,得到了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支持。最终,该提案获得ISO成员国投票通过。”徐文强说。
“近年来,我国标准国际化治理能力不断增强。此次成功申请设立的港口码头分委会,是我国交通运输领域国际标准化工作的一次重大突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创新管理司副司长孙维说,我国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国际标准组织建设,2024年,我国在智能航运、机械储能、文化遗产保护、创意数字设计等方面新承担了一批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主席和相关秘书处。
“港口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节点和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点,其标准的统一与协调直接影响全球物流链的效率和质量。建立ISO港口码头技术机构将促进全球港口码头在建设运营等各环节的高效协同与可持续发展。”国际标准化组织船舶与海洋技术委员会港口码头分委会主席李义明介绍,首先,统一的港口标准将减少技术壁垒,便于不同国家和地区港口间的船舶、货物和信息流动,提高全球物流效率。其次,标准化的港口设施和作业流程,能够有效降低船舶在不同港口间的适应成本,促进贸易便利化。此外,共同的标准框架为港口之间的互联互通提供了技术基础,有利于打造全球港口协同发展网络。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在加紧落实规划目标任务的同时,适应形势变化,把握战略重点,科学谋划好“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与此同时,经济贸易形势复杂多变,需要不断促进国际经贸合作。这些都要求更好发挥标准的作用。
据介绍,新成立的港口码头分委会,将以推动全球港口码头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为工作方向,积极汇聚全球力量,着力在港口码头生产作业、系统建设、技术应用等方面,引领全球港口绿色化、智能化发展。目前,港口码头分委会共有23个积极参与成员国和27个观察成员国。
“下一步,我们将同各成员国紧密合作,开展港口码头作业、设施、系统、技术综合应用等方面的标准制定。”李义明说,重点聚焦4个方面:通用标准,包括术语标准等;设施和系统标准,包括港口布局及设施配置指南、码头操作系统网络等;运营和作业管理标准,包括不同类型码头岸边操作、堆场操作、水平运输作业要求等;技术综合应用标准,包括自动化技术、电动化技术及清洁能源技术的应用指南等。通过制定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港口码头国际标准,使标准成为港口行业发展的核心引领,有效凝聚全球共识,共享先进适用技术和最佳实践经验,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积极力量。
孙维建议,要在标准联通上下功夫。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标准应用示范项目建设,以标准化合作促进产业和经贸合作。同时,进一步完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标准信息平台,支持国内企事业单位在国际贸易、海外工程建设、技术交流合作中,加强与共建国家的标准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