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拍摄的河街一角。“灵醒”在常德方言中意为漂亮,常德河街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消费场景吸引游人纷至沓来。
6月26日,顾客在常德河街桃源刺绣馆挑选桃绣耳饰。融合了传统刺绣与现代设计的耳环、胸针等文创产品受到消费者青睐。
6月26日,常德河街熏香老铺内传统熏香产品琳琅满目。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定制个性化香囊,还可体验手工制作的乐趣。
6月26日,常德河街鸳鸯走马楼内,市民在观看惠民演出。常德丝弦、常德高腔等非遗表演在这里轮番登台,为观众带来一场文化盛宴。
6月26日,小朋友们在常德河街麻阳街参观游览。经过系统性修复,麻阳街重现了历史风貌,并成为展示沅江畔城市文脉的重要窗口。
6月26日,游客在李健鹰麻质画艺术工作室体验制作麻质画。常德河街通过打造情景式、沉浸式多元文化体验,让非遗融入市民游客的日常生活中。
6月26日,潘氏艺术木雕代表性传承人潘能辉向学生展示木雕技艺。行走河街,一个个非遗作坊里,传承人现场展示绝活,游客可赏、可购、可玩,近距离感受工匠的精湛技艺。
一缕薄金温柔拨开穿紫河上的朦胧水雾,常德河街在擂钵转动声中沸腾起来,婉转悠扬的丝弦、高亢激昂的高腔、咸甜飘香的擂茶、热辣滚烫的米粉……80多个非遗项目点缀其间,吸引着各方游客纷至沓来。常德河街历史上是繁荣兴盛的大码头,曾毁于1943年的常德战役。近年来,湖南省常德市复原洋行、戏院、茶楼、会所等老河街风貌,将其打造成为集文化、旅游、商业于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
2024年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常德市考察时来到常德河街,了解常德老城街道修复利用、城市规划、水环境综合治理等情况。总书记指出,多姿多彩的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共同构成璀璨的中华文明,也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常德是有文化传承的地方,这里的丝弦、高腔、号子等要以适当载体传承好利用好,与时俱进发展好。一年多来,常德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加快推进河街历史文化街区建设,通过空间与非遗文化的融合,打造非遗新场景、新业态,并逐步与穿紫河沿线街区联动发展。
在这里,“老手艺”有了新舞台。常德积极支持非遗“活态”传承,常德高腔、花鼓戏、常德渔鼓、鼓盆歌、荆河戏等特色曲种演出常态化,吸引了各个年龄段的人群观赏,并对非遗传承人入驻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及补贴,让非遗传承人更专注于文化的研究与传播。
在这里,“旧时光”长出了新滋味。钵子菜在沸腾中冒出香辣烟火气,花生芝麻混着姜的擂茶写下时光静好,还有泥塑、木雕、麻质画等非遗记忆……如今的常德河街,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截至7月9日,常德河街今年客流量达1110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83%,日均接待游客5.8万人次;街区总营业额7.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6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