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开放合作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5-05-24 06:40

  正在浙江宁波举办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既是一场跨越山海的经贸之约,更是一扇展现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美好之窗。从斯洛文尼亚的电动滑翔机首秀中国市场,到宁波舟山港“中欧快航”航线将中东欧商品输华时间压缩至26天。这场东方港城与中东欧国家的双向奔赴,正以浓墨重彩的创新举措书写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开放合作的新篇章。

  2012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启动,搭建起中国同欧洲关系的次区域平台,为中东欧国家与中国加强友好合作开辟了专属渠道。13年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经贸、人文等众多合作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恰似一卷徐徐展开的工笔画卷,将双方经贸合作的万千气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贸易结构向新消费新技术纵深发展。无论是宁波国际会议中心的“中东欧精品展”,还是本届博览会首设的“数智中东欧”展区,都折射着贸易结构的跃迁。新消费与新技术交织成新的价值链,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从过去简单的资源输出,到如今新消费新技术等更高层面的合作交流,为双方带来更多更大机遇。

  投资结构在“双向快车道”中实现互利共赢。宁波中东欧商品采购联盟的120家成员单位,已在波兰、罗马尼亚布局仓储网络,实现“一件代发隔日达”的供应链革新。中东欧国家企业中,斯洛伐克智慧出行展区的通用航空项目正寻求浙江资本合作,匈牙利“魔墙”互动技术已与宁波文旅集团达成落地协议。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嵌套,打破了传统投资的单向输出模式,使资金流动从单行道变成双向快车道。

  制度规则进入“化学融合”的良性循环。本届博览会首推的“数字清关”系统,借助区块链技术让保加利亚玫瑰精油实现“秒级通关”。海关总署同步签署中东欧农食产品检验检疫准入议定书,30余项技术标准互认加速推进。双方的经贸合作,在制度规则层面已经从物理叠加进化到化学融合。

  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贸易霸凌不断冲击全球秩序,全球产业链面临深度调整,全球经贸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中欧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作为中欧合作的重要平台,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不仅是商品的展台,更要成为达成共识、强强联合的战略平台。

  一是创新要素重组正在改写传统技术转移路径。在“未来工坊”展区,克罗地亚纳米滤膜技术与中国光伏企业碰撞出海水淡化新方案,斯洛伐克氢能储能系统与浙江民营资本达成百亿元级合作。

  二是中国的制度型开放正在增进各方的相互信任。博览会首设“争端解决云法庭”,通过人工智能调解技术将跨国贸易纠纷化解周期从18个月压缩至45天。这套数字丝路规则体系,恰是对个别国家“筑墙设垒”的最有力回应。数据显示,2024年中东欧国家企业涉华诉讼同比下降62%,印证着规则“软联通”的实践价值。

  三是人文共同体正在超越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隔阂。在宁波市江北区老外滩的中东欧风情赏味区,浙江师傅用绍兴黄酒改良匈牙利炖牛肉,嘉兴主厨带来中西式融合甜点杭白菊焦糖布丁……这种“舌尖上的交流”背后,是44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落地,更是文明互鉴从宏大叙事向微观体验的深刻转向。

  中国始终坚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东欧企业用35%的展位增量表明“与中国同行”的决心——这场东海之滨的盛会用丰硕成果告诉我们:真正的高水平开放一定不是单方独奏,而是交响共鸣;真正的高质量发展一定不是零和博弈,而是携手共赢。

排行

精选